男人的天堂视频网站,久久精品视频8,免费曰b爽爽爽爽看,国产人成免费,午夜精品免费看,午夜国产一区,欧美日一区

總結水稻優(yōu)質高產栽培技術要點

為響應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大上關于“三農”問題的部署,廣東省加大了對農產品的重視程度,對主要糧食作物水稻的種植提出了更高的標準及期望,希望通過加強栽培技術研究,不斷提升水稻產量及質量?;诖耍偨Y水稻優(yōu)質高產栽培技術要點。

1 栽培前期準備

1.1 選擇優(yōu)質稻田基地

優(yōu)質高產的稻米產區(qū)應選在土壤無污染、無過量農藥殘留、灌溉水源清潔、水稻生長期間晝夜溫差在10~16 ℃的區(qū)域,同時還要保證水稻不會受到惡劣天氣(如高溫、低溫或其他自然災害等)的影響,且光線充足,能夠滿足兩季水稻及一季晚稻的生長需要。

1.2 培養(yǎng)多蘗壯秧

選用潤濕育秧大苗或旱育秧中苗進行移栽,有利于調節(jié)群體結構、改善通風透光條件、降低病蟲害發(fā)生概率。秧苗質量是水稻高產的關鍵,高質量的壯秧不僅能降低病蟲害發(fā)生概率,在種植期間保持堅挺,同時還能降低前期的肥料投入。通常情況下,壯秧需要滿足以下4個條件:1)秧苗矮壯、葉身堅挺,種植后見青快,分蘗快,蘗粗壯;2)根多發(fā)白,發(fā)根力強,白根較多且無黑根、爛根;3)葉色青綠,深度適中,無病蟲害;4)生長整齊,秧苗清秀。

1.2.1 育秧秧田培肥

可以用草塘泥、綠肥、動物糞便、餅肥等給秧田培肥,同時根據(jù)耕地、季節(jié)情況適時選擇培肥方式,要注意應在有機肥料充分發(fā)酵后再施用。為了促使秧苗快速生長,可結合耕地狀況,保蘗肥施碳酸氫銨15 kg、16%過磷酸鈣10 kg,穗肥施芭田復合肥(15-4-15)30 kg。通常情況下,于3月中上旬開始耕作種植。

1.2.2 浸種催芽

浸種前2天晾曬種子,隨后用泥土及鹽水進行選種,及時處理掉飽滿度欠佳、染病的種子。選種完成后對水稻種子進行消毒,可結合種子數(shù)量、整體情況確定抗菌劑401或50%多菌靈的用量及濃度,調制完成后浸種2 d。催芽前要將種子撈出并在清水中浸泡10 h撈出,避免影響發(fā)芽。催芽時要保持溫度在27~38 ℃,通常情況下,1—3月的溫度無法滿足發(fā)芽需求,因此要進行人工增溫。播種前的溫度不可超過38 ℃。

1.2.3 播種育苗時機選擇

當種植地的日均溫度達到15 ℃時,可保證水稻安全移栽,如種植三熟早稻,還要考慮前期作物的種植期、收獲期、當期插秧期,以保證土壤肥力及當期作物正常生長。濕潤育秧要求成苗率在85%以上,壯苗率在80%以上,播種量為每667㎡地370~450 kg,雜交稻則要減少至150~180 kg。

1.3 適時移栽,合理密植

播種前期應對水稻種進行清潔、篩選,根據(jù)種植方式進行萌芽處理。以人工種植模式為例,適當?shù)囊圃匝睚g是在5.5~6.5葉,此時秧苗的理想株形是葉片直立、秧苗有彈性、白根多、帶分蘗、抗寒抗旱能力強。栽植密度對水稻的產量、質量有很大影響。通常情況下,早稻種植株行距以15 cm×20 cm為宜,晚稻以20 cm×20 cm為宜。為實現(xiàn)整體性發(fā)展目標,務必做好單株、群體結構協(xié)調工作,同時適當改善田間光照、溫度等條件。

1.4 優(yōu)化水稻栽培基礎設施

基礎設施完善程度對水稻栽培質量有關鍵性影響,可因地推廣智能化萌芽生產模式、精密機械播種模式等,以期實現(xiàn)全過程機械化栽培目的,大大提高水稻作業(yè)效率,為水稻種植者提供較高的經濟效益。此外,還可借助互聯(lián)網平臺自動調度機械設備,聯(lián)用衛(wèi)星定位技術,確保水稻機械化栽培需要得到滿足。

2 優(yōu)質高產栽培技術

2.1 田間平衡施肥

肥料的施用時間、施用量和施用種類會影響水稻的產量及質量,尤其是水稻中后期的氮肥施用,關系到稻米的整體品質。通常情況下,氮磷鉀的配比應為2.0∶1.0∶1.8,同時要配合施用硫、錳、鎂、鈣等元素。要根據(jù)水稻的種植面積及種植種類決定肥料施放量,一般每667 m2追施尿素12~13 kg、鉀肥約4.5 kg、過磷酸鈣35~38 kg、硫酸鉀1.3 kg,通常情況下晚稻施放量要略多于早稻,要在移栽前全面施用。同時也要注意與有機肥配合施用,有機肥中磷、鉀物質含量較高,在施放化肥時可適當減少兩種物質的施放量。栽植后10天左右施加提苗肥,以滿足水稻優(yōu)質、快速生長所需,與此同時,適量追加攻粒肥,以保證水稻籽粒飽滿,進而提高水稻產量,真正實現(xiàn)創(chuàng)產增收。

2.2 節(jié)水灌溉

水稻生長期間務必做好灌溉工作,要根據(jù)水稻在不同生長階段的需水量合理灌溉,使水稻根系健康生長,并高效利用水資源。優(yōu)質的水稻種植應在灌溉期間采用淺水插秧,保障秧苗生長;在插秧完成后立即灌溉,確保水面高于葉耳;分蘗時期進行淺水灌溉,加快秧苗分蘗;長穗期要保證水量充足,促進根系及穗生長;返青期堅持適宜深水灌溉原則,以便為返青助力;孕穗期遵循淺水灌溉原則,使水稻長期保持濕潤狀態(tài),以此增加水稻產量。水稻分蘗期維持一段時間的灌溉后,會產生有毒物質,因此要進行排水曬田,可通過輕擱田方法進行。田間群體苗數(shù)量達到預期數(shù)量的90%以后,要通過擱田來控制好水稻的生長及分蘗,通常擱田時間安排在早稻移栽后15天,晚稻移栽后12天左右。

2.3 中耕除草

中耕除草是為了保證水稻的水分、養(yǎng)分、光照,避免雜草影響水稻生長,也可以避免病蟲害傳播。除草應采用人工除草,盡量降低化學藥劑對水稻產生的影響。在此期間應適當松土、改善土壤通氣狀況,促進地下根系生長。

2.4 病蟲害防治

水稻種植期間的病蟲害防治尤為重要,應以預防為主,綜合采用生物、化學、物理等防治方法。前期預防可在稻田間安裝殺蟲燈,誘殺害蟲,同時要控制好濕度,避免滋生病害。病蟲害防治應以避免影響水稻生長及食品安全為前提。

3 收割與貯藏

3.1 收割

為避免出現(xiàn)裂紋米,水稻的收割時間要適當。而要想促使水稻實現(xiàn)高產,就要確保最終的成米質量。當水稻的含水量達20%左右時已達到充分成熟期,此時是水稻收割的最佳時期,成品出米率及精米產量較高。

3.2 貯藏

稻米的干燥形式也會影響質量,如果高溫強光曝曬,會使稻米橫斷,因此以風干方式為宜,可有效防止水稻斷裂。當?shù)久缀窟_到13%以下時達到安全貯藏標準,貯藏期間應進行2~3次翻曬,同時要避免蟲害。

4 結語

優(yōu)質高產水稻栽培技術必須結合實際情況展開,要做好各方面的預備工作,確保水稻高產、高質。

試點

桂ICP備16004735號-4